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三胖为江撑腰 借核装疯让习颜面尽失 核战我们如何活?

朝鲜领导人一再挑衅国际,美朝对峙不断升级。有一些分析认为,金正恩挑衅的背后,也包括针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本人的因素,习近平当局三次举办重大国际活动之际,朝鲜总是搞核试验或者试射导弹,十九大日益逼近之际,金正恩威胁要搞更大规模的核试验氢弹空爆。

2015年10月5日新京报网发表标题是《25年至少17位中共领导人访朝:江泽民首次外访选朝鲜》的文章。

文章提到,1990年3月江泽民访朝,这是他就任总书记以来的首次外访。他告诉金日成,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支援朝鲜。2001年9月江泽民再度朝鲜,在金正日陪同下,前往平壤锦绣山纪念宫,“瞻仰了金日成遗容”。

据《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8月原题《江泽民出访纪实》披露,1990年江泽民初访朝鲜时,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双双机场迎接,又对江泽民的到来,金日成亲自下达指示“党内要发文件,做到家喻户晓”,等等。仅就这些招待的细节来看,江泽民与金日成父子的关系一开始就很“坚固”。

新京报文章提到,江泽民访朝曾获“金一世”金日成亲自接机,江泽民还有一个与“金二世”金正日相关而胡、习也不能破的纪录。

在2004年4月,交棒不交军权的江泽民以中央军委主席身份在北京接待来访的金日成,并留下了一张日后媒体时不时就拿出来开刷“礼仪尽失、令人作噁”的新闻照片──江泽民与金正日“揽颈搂腰、险些嘴碰嘴的激情拥抱”。

胡锦涛任内访朝仅2005年一次,习近平2008年访朝时任国家副主席,而主政期间两度出访朝鲜的江泽民。相比其他领导人,这纪录已确定“空前绝后”。

胡锦涛2005年访朝,金正日有拥抱但没有像与江泽民这么不得体、不堪入目的姿势,而习近平2008年访问平壤甚至是不见金正日拥抱,遂引舆论“是主人怠慢还是客人拒绝”?应该两者皆有吧。

金家政权不仅与江泽民关系密切,江泽民的亲信旧部也与朝鲜多有往来。

2010年10月9日,周永康访朝,随后10月23日,郭伯雄也访问了朝鲜。众知周永康与郭伯雄两人都是江泽民的心腹。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十六字方针,这是2001年中共前党魁江泽民访朝时与金正日国防委员长协议的血盟方针。

2013年7月25日,中共副主席李源潮访问朝鲜时,表明中朝关系不再是血盟,而是正常国家之间的关系。

2015年10月,中共常委刘云山参加劳动党建党70周年纪念仪式,与金正恩时当面公示江泽民,“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十六字方针。

刘云山公然推翻了,习近平定下的中朝关系不再是血盟,而是正常国家之间的关系。

时政评论员周晓辉分析,朝鲜金家政权时代与江泽民及其嫡系交好,但江泽民却是习近平反腐总目标,朝鲜“借核装疯”让习近平颜面尽失,这也显示金正恩与金氏政权三代交好的江泽民的不同寻常关系。

如果发生核战争我们能存活下来吗?

另外,外媒披露现在用于核威胁的民防如核避难所等基本丧失原有功能,在朝鲜核威胁不断增高之际,人们多了解核核威胁的保护知识,一旦突发危机得以生存的机率就更大。

2017年9月21日BBC中文网文章称,随着北朝鲜不断炫耀其不断增强的核弹头导弹发射能力,声称可以发射到美国本土,美朝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一些位于朝鲜导弹发射范围内的地区开始更加严肃地进行防备。

在日本,有些村落开始进行核攻击演习。夏威夷修订了指导民众进行核爆防备的措施的条例,美国西海岸的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也在采取类似措施。直接受北朝鲜威胁的美国关岛最近发布了如何应对核辐射的指令。与此同时,美国国土安全部也于近期重新设计了官网Ready.gov,增设了有关核爆炸的栏目。

在其它国家,民防的重要性在近些年已经不再列入议事日程。截至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民防预备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分布于英国各地的区域管理者,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不间断运行。其它一些措施,如防空和宣传运动,则直接服务于普通民众。

例如,警报部署在成千上万个地点,可以用来向民众预警导弹袭击,也可以用于在辐射消失时通知警报解除。

“这一特殊事件的问题在于它和其它类型的突发事件完全不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政策学院国际安全系主任帕特丽夏?路易斯(Patricia Lewis)说,“它太可怕了。”

在冷战期间,民防是经常提及的话题。当时,核攻击幽灵影响着大众文化,也是政治上流行的话题。今天,人们不再那么经常讨论核爆炸和它的后续影响。不过,威伦斯坦认为,这一切需要改变。

毕竟,世界上还有15,000枚左右核武器,其中,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和美国。两国领导人最近承认,两国的关系处于危险的低点。

新泽西的史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亚历克斯·威伦斯坦承认,发生核战争或流氓国家与恐怖组织引爆小规模核装置的可能性极小。但他认为,有必要防患于未然。

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历史学家马修?格兰特(Matthew Grant)在他的著作《爆炸之后:英国民防与核战争,1945-68》(After the Bomb:Civil Defence and Nuclear War in Britain,1945-68)中探讨了这一问题,他说,过去,由于对核现实威胁的认知程度有限,而且认知的晚,英国的民防工程资金非常少。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詹尼弗?科尔解释说,尽管人们认为恐怖引爆核炸弹的可能性"虽低但却不可忽视",但是,核战争已不再被列入英国的"国家风险清单"。

“核打击不再是合理的极端糟糕情形,”她说。

世界上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核避难所,包括纽约。但是,有些避难所已经被挪作它用,如果附近发生核武器爆炸,已不再适合用作避难场所。

国际红十字会(ICRC)定期向各国提供各种灾难应对措施的建议,包括核武器爆炸。

“如果我们在核爆炸冲击发生后的几分钟内去观察冲击现场,”国际红十字会武器污染部主管约翰尼?拿米(Johnny Nehme)说,“我们几乎做不了什么。”

“我能预见的唯一人道主义救助是在爆炸数周以后。”

他还指出,如果发生战争,边界将可能被关闭、航班停飞,严重影响人道主义组织去救助幸存者。

核爆炸对现代城市可能造成的严峻后果,以及人道主义组织、应急服务机构和政府有限的救助能力,都让有些人觉得这一恐怖场景令人绝望。但是,威伦斯坦(Alex Wellerstein)和其他一些民防倡议者认为,事实上,还存在有一线希望:如果民众准备更充分,更见多识广,他们得以生存的机率就更大。

文章最后善意提醒,这并不是哪个人真的想去思考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可想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思考过这个问题,那怕只是那么一点点,将会带给我们最好的机会。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三胖为江撑腰 借核装疯让习颜面尽失 核战我们如何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