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一份新近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中共对欧洲媒体以及公众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德国知名报刊也无法独善其身。那么,这是杞人忧天,还是不争的事实呢?
中国早已是欧洲媒体的热门话题。仅在2017年,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就两次以中国作为封面故事。德国《明镜周刊》2017年11月的封面故事则以“世界头号强国”来报导中国。系列报道涉及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如何为自由贸易发出(口头)呼吁、中国在欧洲的大举投资以及德国人对技术流失的担忧(比如德国机器人公司Kuka收购过程引起的争议),其他内容还包括,中共的军备扩充以及对社会的全面监控。
中国投资所引发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中共十九大以后,引人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还包括了中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在这一次党代会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认为,同日渐没落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相比,中国式的专制模式前景更为光明。
以中国为典范
位于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ür China Studies)和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titute)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对欧洲的政治及经济精英、媒体、公民社会以及学术界来说,中共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西方却对此缺乏认识。报告称,中共在各个领域都非常活跃,“目的是改善世界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认同度,并将这一体制定位于可以与自由民主体制相抗衡的选项。”
这份调研报告的作者坚信,至关重要的是,中共在通过媒体对公众舆论施加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英文版的《中国观察》。《中国观察》由中共官方英文报《中国日报》编辑出版,然后通过支付广告费,由一些西方报刊以副刊和加页的形式加以传播。以副刊形式发行《中国观察》的报刊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英国的《每日电讯》,法国的《费加罗报》以及德国的《商报》和《南德意志报》。
利用欧洲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调研报告的作者认为,中共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简单:“利用各国传统媒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当地读者来说,这些传统媒体比中国媒体更具有公信力。”报告指出,《中国观察》虽然注明是广告,但其排版及页面,和报刊的正规版面几乎没有差别。中共就是通过这种渠道对欧洲公众舆论施加影响的。除此之外,由于相关报刊从中方获得了资金,因而就有可能产生可以被中共所利用的依赖性。
《南德意志报》回复德国之声相关质询时表示,2017年,《南德意志报》只作为外来副刊发行过一次《中国观察》。并对这一副刊作了如下标示:“这一付费特别出版物以南德意志报副刊形式发放。南德意志报编辑部并没有参与这一付费特别出版物的编辑工作。”而从2015年底开始,德国《商报》就在按月发放这一来自中共的副刊。该报对德国之声明确表示:“副刊第一页就写明:这一付费特别出版物以南德意志报副刊形式发放。该副刊内容及版面一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日报负责。”
并购与媒体合作
调研报告的作者认为,中共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展开工作。中共一直在试图收购一些西方传媒公司,但迄今为止成效不佳。2017年,中共收购美国杂志《福布斯》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不过,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财团“中国华信能源”已经就收购“中欧传媒公司”进行了报价。中欧传媒公司是一家活跃在保加利亚,捷克,罗马尼亚以及斯洛伐克的传媒集团。目前,竞购程序仍在进行。
中共的另一个着眼点是媒体合作以及各类媒体论坛。媒体合作是为了互换节目,但这种交换是受中共官方媒体控制的。而媒体论坛则是宣传中共新闻理论的理想平台:“具体而言,就是由中国来宣讲中方的理念,即媒体不应批评当权者,而应当同当权者合作。而在国际关系中这一逻辑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促进各国之间的友谊。”调研报告中称,这类媒体论坛包括由德国博世基金会和中国环球时报等机构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共同举办的“中国-德国-美国媒体论坛”。
批评性的讨论和透明度
调研报告的作者认为,欧洲“单方面开放的态度”暗藏着危险,因为中共会利用这种开放传播自己的理念,而同时却限制欧洲媒体进入中国市场。
德国之声的中文网络节目也因中共的审查而遭屏蔽。但与此同时,德国之声的生活类电视栏目Euromaxx却可以在中国付费电视平台CPD播放,一些中国网络平台还可免费获取德国之声的德语教学课程。
有鉴于此,报告的作者们呼吁对中共的媒体攻势展开批评性的讨论,而对于有中共官方媒体介入的情形,更应增加透明度。
来源:德国之声
via 调研报告:中共在欧洲媒体攻势火力大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