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两天贸易谈判结束了,今天(3月29日)双方都发了声明,表示取得了进展。刘鹤将在下周访问华盛顿继续谈判。不过仔细对比,双方简短的声明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中方称“讨论协议有关文本”,美方强调的是“下一步重要举措”;中方突出的是“新的进展”,而美方只是说“继续取得进展”。
有知情人告诉彭博社,这一轮的磋商重点,主要是确保达成的协议中英文译本没有差异。财政部长姆钦(Steven Mnuchin)谈判后发推文表示,他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一起,与中共副总理刘鹤共同完成了“有建设性的”贸易谈判。
最后谈判“越来越难”川习会再生变?
不过从双方声明来看,外界看不出有多大进展。所以有分析认为,双方的谈判节奏可能在放缓,中共很可能在打“谈判战”,“川习会”也很可能再度生变。
知情人介绍,因为双方在某些特定词汇的理解方面存在不同,所以需要逐行对协议文本进行确认。彭博消息称,有关知识产权部分的文本,莱特希泽和刘鹤都同意“整个删除”。
稍早前,中共官媒环球时报在微信公号“陶然笔记”发文表示,接下来的谈判只会“越来越难,越来越费劲”。文中表示,双方在前段时间的视频联系中,有一次谈到农业问题,“卡在一个单词上争辩了两个多小时”。胡锡进没有指出是哪个词,只是强调一边说应该用,另一边说不能用,但最终还没谈拢。
我们知道胡锡进经常“满嘴跑火车”,环球时报被纽约时报称为“民族主义小报”。但它说“谈判越来越费劲”,这个倒有可能的。
谈判肯定有难度,库德洛也说“这不由时间决定,这由政策和执行决定”。哪怕“还需要几周时间,或者需要几个月,那也没关系。我们必须达成一份好的协议。”
也就是说,谈判虽然有进展,但很可能还需要“几个月”。可想而知,“一个单词”中共都能够纠缠两个小时,而且还没谈拢。那整个协议草案有120页,得有多少理解分歧的地方呢?
中国人说,好饭不怕晚。只要能达成好的协议,时间长点也没关系。不过胡锡进的文章最后说,现在是“比拼意志力和定力”的时候,要有“底线思维”,做好谈不成的准备。这个就值得怀疑了。
有这么个事,本月早些时候,“在协议草案上,中方谈判代表划掉了一些美方以为在1月已经谈妥的内容”。金融时报今天报导,中方发回的草案上,“用红笔作删除标记,并写下了替代条款”。
马云旗下的南华早报说,“口头误会和缺少中文版文件”,在障碍着谈判进展。文章表示,协议草案文本没有中文版本,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但是没有中文版本,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去年12月1日“90天休战谈判”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中文版本。为什么到现在才提出这个问题?
金融时报认为,中方谈判小组发挥的“红线”文件,凸显出他们到目前为止,仍在抵制美国的要求。即使是不那么有争议的领域(例如增加购买美国出口产品和改善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也被证明“难以达成一致”。
没有中文版本,可能是一个障碍,但障碍更大的,可能是另一个心理上的原因。
哈德逊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美国谈判小组外部顾问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他们(中方)最担心的可能是,中国受到了欺负,作出了不恰当的让步。”他提到了莱特希泽“严厉警告”刘鹤的那件事。
据库德洛之前爆料,在华盛顿的一次谈判,双方副部级官员先进行了“殿场”谈判。但第一天进展很艰难,随后第二天中断了谈判。后来莱特希泽斥责了中方官员,要求他们回到谈判桌,才使谈判继续进行。
库德洛爆料的这个插曲,似乎是中方官员的心理阴影。据称1月份北京有一场闭门会议,谈判小组的成员就警告,如果向美国做过多让步,可能被贴上“叛徒”的标签。
不过了解美中贸易战始末的朋友都知道,是因为中共的“结构性问题”,造成了美国出现钜额的贸易逆差,造成了美国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美方屡次要求中共改变而没有结果,这种情况下,川普政府才发起对中共的关税制裁,也仅仅是为了找回公平自由贸易。
分析:近期不太可能达成协议
这些问题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认为,中共并不是真的改变它的贸易政策。目前所做的一切,很可能是拖延时间。
普渡大学政治学教授王维正认为,美中双方近期不太可能达成协议,“最后一里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他对自由亚洲表示,美中双方的贸易谈判,实际上是政治意志的较量。川普政府希望通过谈判,促使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向市场机制迈进。但是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相冲突,牵扯到中国经济的稳固性,威胁到了中共的执政地位。
来源:大纪元
via 美中谈判有突破?川习会或再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