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香港人不再天真轻信

来源: 德国之声 作者: 叶宣 洪沙 2019年6月9日反修例抗议与2014年的雨伞运动已不可同日而语(路透社)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香港的大规模抗议及冲突。此次抗争运动与2014年的雨伞运动有什么不同?香港林郑月娥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南德意志报》文艺版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本周的香港让人不禁回忆起2014年的“占领中环”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雨伞运动”。但作者认为,这两次抗争运动已经显示出很大不同:

“当时的抗议是一个酝酿已久的过程的宣泄:人们试图把强拉回桌,与之讨论走向一个民选代议制政府的步骤,这是香港基本法所定义的。许多当时还相信,保留香港文化认同、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径是修改基本法。他们要求取得进展,并希望北京能倾听他们的诉求。

2019年的香已经不再那么天真和轻信。对进步和改革的期待不复存在。许多人不再相信,作为香港人的身份认同能够与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并存,而后者是定义和要求的。因此,眼下的抗议围绕的是捍卫香港独立的司法体系。抗议的基础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恐惧:担心自己将时时生活在威胁之下,随时有可能被交给一个政权,那里的司法机关不择手段,不惜使用刑讯、逼供和捏造证据。

2014年,香港人占领街道是为了一个愿景;而本周三香港政府面对的,是在绝望中紧紧抓住仅存的一线安全感的香港人。在他们看来,法律不仅是强化国家的工具,而且是保护每个公民的利器。2014年的抗议集结了许多不同的组织,而本周三的抗议则更多的是对事态发展的自发反应。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称此次抗议为”有组织的暴动“,简直是个笑话。因为它既没有组织也不是暴动。这是一场愤怒、沮丧和绝望者的抗争,他们感到犹如被困牢笼,感到自己的家乡不再属于自己,对这里的未来不再有发言权。他们还在希望出现奇迹,希望还能迫使政府妥协。他们要的是作为国民一起抗争、作一个自由社会一份子的的尊严,这个社会应该一起捍卫他们的价值、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顺从配合”的特首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北京的人”(Pekings Frau)的文章。文章介绍两年前香港首次有女性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这位名叫林郑月娥的女性在当选后承诺说“要解决(香港)社会割裂的问题”。但两年后,“她却把相当大一部分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文章写道:“在这场由特首自己提出的修订《条例》而引发的危机中,特首本人的固执己见而导致局势升级。上周日,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她(林郑月娥)却认为,示威者没有正确理解(待修订的)条例。直到周三大批和学生组成的抗议者之间发生严重暴力冲突后,她把冲突比喻称母子之间的矛盾。她表示,母亲不能纵容儿子的任性行为。”

“数周来,大量司法工作者、经济界代表和西方政府纷纷对修订《逃犯条例》表达了关切和思虑,林郑月娥对此拿不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回答。不过不清楚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林郑月娥本人究竟拥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或者她是否只是遵从北京发出的指示。”

长时间以来林郑月娥被夸赞为效率出众的行政官员。但人们从来没有听说她为争取更多的民主做出过抗争。文章写道:“2014年,她依照北京的意愿拒绝(民主派提出的)实施民主选举程序的诉求,引起了泛民的强烈不满。当时身为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是’政改三人组’的成员之一。林郑月娥担任香港特首以来,香港政治自由被蚕食的速度加快了。面对北京方面为了把这个拥有自己的历史和自由文化的城市变得与威权统治的内地相似而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尝试,至少从表面来看,她都顺从地配合了。”



via 香港人不再天真轻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