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暴升导致新一轮通胀率高于市场预期。为了降低公众对猪肉的需求,官媒发表文章,呼吁民众少吃猪肉。(资料图/美联社)
本月三日,我们自由亚洲电台和网站播发过一篇题目为《肉票重现 保障猪肉供应成“军令状”》的即时报道,说的是临近中秋、国庆,猪肉价格上涨却成了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猪肉限价、限量供应的情况。中国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对外表示,保障猪肉供应是党中央的“军令状”。
根据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报道,胡春华宣读的这份“军令状”是在8月30日专门为迅速解决“缺猪少肉”局面这一“党和国家目前阶段的头等大事”而专门召开的“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上。
胡春华在这个“重要会议”忧心忡忡地警告党政各级官员:猪肉价格上涨将“影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乐祥和氛围; 无法控制猪肉价格“将会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会影响“经济稳定”……。所以增加猪肉产量“事关大局”,改变缺猪少肉的严峻局面,“这是我们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军令状”。
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被中共权威官媒简述为“猪肉保供”四个字,但却被有的中国大陆媒体传达成“保证猪供”,怎么听怎么别扭。“老北京茶馆儿”播出的视频节目讽刺说:“天翻地覆为十一、中央地方临大敌;草木皆兵瞎折腾,鸡飞狗跳要崴泥!70年来睡不醒,黄粱美梦已到期!猪肉突然飙高价,没肉吃,你党这回要虾米!猪肉一疯党也疯,头号政治大问题!”
笔者讲到一则中国大陆官媒刊登胡春华主持猪肉专题会议的报道文章的跟贴,说是“现在不光是猪肉涨价,鱼,鸡,蛋,牛肉,油好多都在跟风涨价,好象係猪肉涨价我不涨价就吃亏了一样。好多冻品吧已经涨了好几波了。这里面客观因素少,人为是主因。应该引起注意了!”
客观因素是什么呢?胡春华奉习近平之命为猪肉召开全国性专门会议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命题作文《价格上涨与经贸摩擦无关 供给偏紧才是主因》,专门回答社会上“有人担心,猪肉价格上涨,是不是受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问题。文章借专家之口说:“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对我国猪肉市场供应影响微乎其微。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与中美经贸摩擦无关。” 理由是进口猪肉占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不超过3%,猪肉供应以国内生产为主。而从进口区域看,主要进口来源国较多,包括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美国、丹麦等。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分别为21.55万吨、16.57万吨和8.57万吨,分别占国内猪肉产量的0.4%、0.3%和0.16%。
我们不妨假设如上专家的数据真实可靠,但也只能说明中国为报复美国特朗普通对美国进口猪肉加税之举对中国猪肉市场的影响非有限,但美中贸易战的涵盖内容是千项万项,除了直接的猪肉贸易,其它诸多商品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关税作用,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的打击绝对是非常直接的。
去年习近平和美国元首特朗普在阿根廷“相逢一笑泯恩仇”,笔者适时撰写了《山在欢呼海在笑,四亿头猪儿又能吃饱了》。说的是当时的白宫曾发表声明,用“高度成功”四个字形容特朗普和习近平,及双方最高级代表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会谈,称赞“习主席做出了了不起的人道主义姿态,同意把芬太尼列为‘管控物质’,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售芬太尼的人将依法受到中国最重的处罚“。
特朗普总统代表美国“知恩图报”,同意在2019年1月1日,将把对价值2千亿美元的产品的关税率保持在10%,而不是在那一天提高到25%,以对等习近平当面信誓旦旦承诺的“同意将从美国购买仍未商定但数量非常大的农业、能源、工业和其它产品”,特别是“同意立即从我们(美国)的农民那里购买农产品”。
众所周知,自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中共对内宣传中炒作“特郎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最有力证据就是互征关税已经导致特郎普和美国共和党的“传统票仓”农业州里出现大量农民破产导致“特郎普政权面临最严重政治危机”,而背后的故事却是从美中贸易战开打至习近平和特朗普这次齐唱《阿根廷不相信眼泪》之前, 中方为报复美方付出的巨大代价之一就是不惜下令让整个中国大陆的四亿多头生猪节食瘦身。当时的一则题目为《中美贸易战,中国奇招制美,4亿头生猪被强迫“节食”》的新闻引发全世界哄笑。文中介绍说: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中国4亿只猪可能被迫改变新饮食方式!为减少向外国买黄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正考虑降低猪只饲料所需的蛋白质含量。有中国网民担心,没有蛋白质难长肉,猪农不想猪只因此减重,可能暗中喂食其它药物,甚至向猪只灌水,日后市场上出售的中国猪肉或许会有更多脂肪。
文中引述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声明内容说:计划降低猪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最低所需含量,同时加设上限值。猪只越重,所需粗蛋白的下限越低。协会已就此公开征求业界意见。蛋鸡与肉鸡的所需粗蛋白,可能也会降低。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声明的引言写:“中国是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蛋白质饲料长期依赖进口,成为制约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尤其低蛋白口粮配置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准可显着降低。”“降低的蛋白质,可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剂来弥补。”
中国官方新华社的相关报道中也透露: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进口黄豆以加工成猪饲料。透过降低动物饲料的蛋白质等方法,中国今年可减少进口黄豆超过1,000万公吨。
却原来,习近平去年到黑龙江农场重提当年毛泽东的“自力更生”口号之后,虽然也明知即使把“退耕还林“政策停止,甚至从新开始实施”毁林开荒“,也无法完全,更不可能立即填补停购美国大豆的空缺,所以唯一能够立刻弥补在贸易战中对美国农产品报复给自己造成的部分损失的办法就是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给全部在圈的总数达四亿头之上的生猪们统一下达节食令。
当时的习近平等人也许已经非常相信特郎普代表的美国共和党丢失了众议院多数席次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四亿猪只坚决响应党中央节粮缩食号召的直接成果就是已经在政治上精准打击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成功影响了美国中期选举……
而给可怜的生猪们减少饲料蛋白们的结果,立即显现的肯定是等待出栏的广大肉猪们膘不肥体不壮,出肉率大大减少,进一步的恶果则是种猪无力执勤上岗,母猪无能哺乳奶娃…..,于是,生猪出栏率大大下降,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上涨了。
所以去年年底习近平在阿根廷当面痛快答应了立即从美国农民那里购买大量农产品的应允条件,笔者当时的分析就是习近平不过是“借坡下驴“,因为那四亿多头猪们,特别是嗷嗷待哺的猪娃子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而猪们坚持不下去的潜在恶果肯定是十四亿中国人餐桌上的猪肉比例下降,本来就没有习惯按习近平的意愿在就餐之前先向党和领袖唱上一首”谢饭歌“的中国亿万百姓和数千万各级官员倒是早已经习惯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日后如果令他们的餐桌上缺猪少肉,从骂娘升级到造反的可能都有,何以侈谈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如此“借坡下驴“,只能说明习近平当初下令以大豆为武器”打特郎普的七寸“(据传这是习近平的原话)的”战略决策“才是真正的”害人害己“。
如今胡春华和李克强等已经亲口承认的整个中国大陆上所面临的“缺猪少肉“的”严峻局面“充分证明了笔者十个月前的预测和分析是多么得到位。
不过话说回来,精彩的故事都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去年习近平在阿根廷当面答应特朗普“立即购买大量美国农产品”,虽然起到了为中国四亿头猪“聊补无米之炊”的暂时作用,但局势的发展并未如笔者当时所乐观想象的,“科学家“计算出来的”减少饲料蛋白“能够省出的一千万公吨黄豆的方法被日后的官方媒没有继续鼓吹而证明不过又是一次赵本山的”卖拐“之后 ,习近平 从阿根廷回国后,虽然立刻有从美国运送大豆的货轮源源开往中国几大港口,但却又一次好景不长,关于今年上半年美中两国互相指责对方”言而无信“的前因后果和孰是孰非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反正是事态恶化到今年七月份时即已经有中共媒体披露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国几乎停止了从美国进口大豆。 在此前后,中国海关总署已经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中国批准了从俄罗斯各地进口大豆的信息。
但中共自己的媒体日后也不得不承认,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不但从数量上远无法弥补停购美国大豆导致的海量榨油和饲料需求缺口,从质量上更是无法与美国大豆相提并论……。
说到一厢情愿地希望用俄罗斯大豆替代美国大豆,就不能不说为报复美国而从俄罗斯进口猪肉是更大的决策败笔。
虽然中共官媒已经被要求不准宣传和讨论中国的非洲猪瘟不是因为“中非友好“而是直接从非非洲国家的猪瘟起源问题,但凡是关心点时势政治的中国老百姓人人都知道,这个在很短时间内即令”祖国山河一片瘟“的源头是从俄国进口的冻猪肉。当局更不敢让老百姓知道的是,当初俄罗斯刚刚发现”非洲猪瘟“后,习近平当局也一度下达了从俄罗斯进口猪肉和猪肉制品的禁令,但日后被习近平当面称之为“我最好的知心朋友”的俄国总统普京在国家杜马发表演讲声称:“我们的农业现在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我们至今仍在争取打开中国猪肉市场。暂时还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我希望,中国朋友会做出回应,现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迈出一些步伐。特别是中美开始角力,中国人将禁止进口美国猪肉,那么我们的猪肉就会有机会”……
普京如此寄希望于“中国朋友”之后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祖上是非洲,但却在俄罗斯安家落户长达十年之久的“非洲猪瘟”安睡在猪肉及其制品中源源输往中国大陆好几个省份,继而即因为“泔水喂猪”等传播渠道令这个“非洲猪瘟”在很短时间内即“走遍祖国大地”……
于是,中美贸易战的进程因此而又一次反转了。详细的分析内容,留待下篇文章继续 。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版权归RFA所有,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经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
via 专栏 | 夜话中南海:中国人缺猪少肉都是习近平联俄抗美惹的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