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德国之声
作者: 黄颖
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香港市民表示,如有机会,将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主要推动因素为不满本地政治争拗太多、社会撕裂严重,以及对本地居住和生活环境不满。三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向德国之声讲述了他们选择移民的心路历程。
该项调查由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进行,于2018年12月成功访问708名18岁或以上市民。34%受访市民表示,如有机会,会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比率较2017年的33.1%相若。调查亦显示,市民对移民的态度变得较以往积极。有移民打算的市民当中,16.2%表示“有做准备”,相对2017年同期调查比率13.4%上升2.8个百分点。整体受访者中,5.5%受访者表示“有做准备”,较2017年4.5%为高。
调查显示,加拿大是香港人最理想的移居地,在有移民意向的被访市民中占19%,其次为澳洲及台湾,分别占18%及11%,另有四分之一受访者无明确移民或移居的目的地。
本次调查亦就香港是否适合居住与生活的状况作评分,发现受访市民对香港“宜居”城市的平均评分为62.1分(愈高分代表愈宜居,100分满分),较上一年的63.9有所下降。而有移民意向的受访者表示,拉动因素是外地居住生活环境更宽敞。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九七回归前香港主要出现两次大型的移民潮:分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英谈判出现一段;另一段是八九·六四后;相反,九十年代中至回归后十余年,香港移民的数字不断下跌;然而,近数年来,情况又出现变化,移民数字又再次回升,尽管升幅不是很大。钟剑华表示,身边的朋友、学生们都有移民的例子,单是移民到台湾的也有好几个。
对现实不满 年轻人移民的意向及数字有上升的趋势
钟剑华告诉德国之声,近年年轻人移民的意向及数字有上升的趋势,不少年轻人,有些还未大学毕业,就已经希望尽快储蓄一笔足够的金额,从而申请移民,到台湾、美加澳等传统移民国家。“有这种想法的人近年明显增加。”钟表示,这个现象和过去移民个案有很大差异,以往申请移民的、大部份年龄在30-40岁或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家庭;然而,这些年来,申请移民的个案年龄相对年轻,有些还是大学刚毕业、还没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年轻人,甚至有在学的大学生也开始考虑移民。钟剑华认为,这和近年政治争议有莫大关系,“雨伞运动”后社会的政治气氛低迷,年轻人对社会现状非常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再加上在香港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成本太高,置业的难度是“世界第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一个家庭把收入全数储下,不吃不用也要十九年才能置业。“既然留在香港没甚作为,倒不如移民他方算了!”
“香港已经没有希望了”
就如钟剑华的大儿子,刚于去年年底在美国研究毕业,他告诉父母不打算回到香港、要留在美国生活。钟剑华表示,一方面儿子喜欢美国的简单生活,另外儿子说了一句:“香港已经没有希望了”。钟表示尊重他的选择。
近年港人移民外地数字有上升趋势。根据香港保安局公布的移民数字,自从二零一四年,移居外地的港人数字持续上升,二零一六年对比一四年上升逾一成,而港人选择移民的主要国家,分别为美国、澳洲及加拿大,当中又以美国的人数最多。移民美国2016年有2800人移民、较2015年的2100人增33.3%、而2014年则有2200人。
另一方面,根据加拿大政府的数据显示,申请加拿大移民的香港居民在2014和2017年经历了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加了54.79%和30%。2017年其申请人数达到1561人。
台湾成为港人其中一个移民热点
近年台湾成为港人其中一个移民热点。根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的数字,自2016年来,移民署每年批出4,000多个港人的短期居留许可申请、同时每年批出约1,000个港人的移民定居许可申请。
环凯移民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凯婷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2018年他们公司代办港人移民外地的宗数较2017年上升约两成。申请移民的国家仍以美、加、澳为多数,而移民台湾的个案也不断增加,这和台湾的移民资格门坎较低有关。周凯婷指出,近数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咨询移民的客户当中,年轻人的比例明显增加,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为数不少,他们往往只是大学刚毕业。反映年轻人渴望移民或“走出外”。
个案一:移民台湾
土生土长而熟悉的香港 变得很陌生
阿芬和先生移民台湾已一年半,刚拿了台湾身份证。整个申请过程,她是透过移民顾问公司办理,透过一个予港澳居民的投资计划,只需600万台币便可以投资移民方式移居台湾。阿芬解释,选择移民台湾,主要是因为台湾移民要求门坎较低,其他传统的移民国家,如澳洲、加拿大及美国等,近年移民政策越来越收紧,除非是投资移民,却动辄要数百万美元或加元;台湾这六百万台币的门坎,相对地容易达到。阿芬把香港的房子卖掉,辞去了工作,2017年夏天与先生移民到台湾,定居于新北市。
本来在香港是社工的阿芬告诉德国之声,移民台湾前,在台湾没有任何亲人,只认识数名朋友,对台湾印象虽不抗拒,但又谈不上极度向往,然而,她仍然选择移民台湾,因为推动的因素远远大过拉动因素,触动点是“雨伞革命”后,阿芬感受到北京对香港的管治日益收紧,“一国两制”受到严重破坏,政府官员及政客变脸的速度令她震惊,彷佛一下子,那个她土生土长而熟悉的香港,变得很陌生,令她不能接受。因此决心移民。
阿芬表示,移民台湾后,感受到台湾人那种友善亲切及乐于助人的态度,是在饱受生活压力下、人人拉着绷紧脸的香港无法寻觅得到。她笑说,由于自己没孩子,家人也尊重她移民的选择,对比同辈们可谓走得比较“潇洒”。身边有不少朋友对他们能够移民,大部份感到羡慕,有些很久没联络的朋友,甚至主动联络他们,探索移民台湾的机会及情况。然而,阿芬说,移居台湾后,她仍然很关心香港的动态,手机设有香港实时新闻的短讯提示,要说台湾是她新的家,香港就是她的根,这根永远不会斩断。
个案二:移民美国
“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将来的回来。”
28岁的黄逸升透过抽签计划移民美国,幸运地被抽中了,两个月前刚抵达美国华盛顿。土生土长的逸?,香港大学毕业后,再赴及英国伦敦修读硕士课程。2014年爆发的“雨伞运动”,黄逸?满腔热血地投入运动,然而到了运动的中后期,看到社会撕裂、人心的严重分化,感到非常失望及痛心,他开始思考,要真正改变香港,必须由外面着力,以自己的学识、身份,把公民人权讯息传回香港,于是他开始申请移民。
黄逸?告诉德国之声,在美国华盛顿,他充份感受到自己世界公民的身份以及那一份向往的世界观,自言很喜欢及欣赏美国人的开放思想;相对香港人,思维却很狭隘;然而,黄逸升强调,他选择移民,并不是要放弃香港,相反,他希望借着他在外国的经验,不久将来能影响及推动香港公民社会的发展,“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将来的回来”。
个案三:申请移民澳洲
香港的工作及生活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
二十多岁的薛先生,九年前赴澳洲读书,大学毕业后留下当地工作,尽管薪酬不俗,他仍然选择回到香港,希望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工作及生活。薛于2017年10月回到香港,从事IT的工作,然而,短短一年后,他便决定回澳洲,正式申请移民。
薛对德国之声坦言,决定离开是基于一连串的考虑。政治上,他深深感到,所谓“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事实上香港却已变得很陌生;另一方面,香港的生活及工作压力,要比澳洲大得多,令人喘不过气来;他举例说在香港,工作超时、周末上班彷佛很顺理成章;香港的生活成本也很高,工资的升幅远远追不上通胀,他相信穷自己一生的努力,也没有能力购置房子。刻下他在较偏僻的工业区租住的单位是一个典型的“劏房”(一个单位分隔成数个细小单位),十平方不到,单单租金却要七千港元。以上种种,对比在澳州的发展及生活质量,他决定离开。
薛告诉德国之声,他身边的同辈朋友纷纷表示,若有机会,都很希望移民及离开,“你问十个人,十个人都告诉你他们想走!”
via 对现状失望 香港年轻人移民意向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