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香港示威一周年:重温历史

来源: BBC

2020年6月12日,亲派示威者在旺角举行的歌唱抗议中。(路透社)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争议时序

台湾通缉怀疑在台湾杀人的香港男子2018年12月13日

台北地方检察署正式通缉香港男子陈同佳,指他同年2月在台北杀害一起到当地旅行的女友潘晓颖,但因为香港和台湾没有引渡协议,无法向香港申请将他引渡返回当地受审。

被害人母亲召开记者会2019年2月12日

香港立法会议员与台湾杀人案受害者的母亲一起召开记者会。受害者母亲说她希望香港可以修改法例,堵塞漏洞。

香港政府公开修法建议2月13日

香港政府正式宣布提出修改《逃犯条例》和《刑事互助条例》,当中删除原有条文订明引渡法例不适用于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的限制引来外界关注。

台湾发声2月21日

台湾陆委会表示,不同意香港政府以“一个”为前提修改引渡法例,以此与台方交涉。

香港大律师公会批评修例建议3月4日

香港大律师公会发表声明,批评政府曾经承诺“不会在没有询问公众”就跟中国大陆商讨引渡协议,而政府的修例建议违反这个承诺。

香港政府第一次修改修法建议3月26日

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宣布,删除修订中九条可引渡罪行,涉及逃税、公司法、环保等罪名,中国大陆等司法管辖区不能以这些罪名为由,要求香港引渡嫌疑犯。

首次游行3月31日

香港公众首次举行反对修例建议的游行,举办方表示约1.2万人参加。铜锣湾书店原店长林荣基也有参加,他早前被指控“非法经营罪”,他说修订如果通过,中国政府就有充份理由引渡他回中国大陆受审,因此他在修订通过前离开香港。

修例建议开始立法程序4月3日

香港立法会为修例建议进行首读和二读,开始立法过程。立法会依例中止待续(暂停全体会议二读),先成立法案委员会详细审议。

英国议会发声4月5日

英国议会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修例等争议会削弱香港的自治权,令它从“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点五制”。

铜锣湾书店原店长抵达台湾4月25日

林荣基抵达台湾,准备在当地定居,获临时签证一个月,之后获台湾当局延长。

第二次游行4月28日

反对修订建议的团体举行第二次游行,主办方说有13万人参加。游行前数天,香港判处数名“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监禁,游行发起人认为判决令更多人决定参加示威。

陈同佳洗钱罪成4月29日

台湾杀人案的嫌疑犯陈同佳因为洗钱罪成,被法庭判处监禁29个月,扣除已监禁的时间,预计他将会在2019年10月获释。香港对发生在台湾的案件无管辖权,即使陈招认杀人,香港政府都不能控告他谋杀。

美国国会委员会批评修订建议5月7日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批评修例建议让北京进一步侵蚀香港的高度自治,损害美国商人在港利益,可能违反《美国—香港政策法》多项条款。

北京驻香港官员召见香港人大代表5月17日

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香港中联办)要求香港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要全力支持香港政府的修例建议。香港媒体引述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说,修例是“大国博奕”,认定美国想借修订建议针对中国。

欧盟发出外交照会5月24日

欧盟驻香港办公室向香港政府发出外交照会,重申对修例的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透露中方已经向相关国家提出交涉,要求他们不得干预香港内部事务。

同一天,香港立法会内务委员会接纳政府建议,取消“闹双胞”的法案委员会,订于6月12日恢复二读辩论。

香港政府接纳亲北京派的修改建议5月30日

香港亲北京派立法会议员向政府建议,收窄可移交罪行的范围,规定只有最高刑罚监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才可移交,也规定只能由一个司法管辖区的“中央机构”向香港提出申请,政府在同一天接纳建议。民主派议员批评建议只属“小修小补”,再次要求政府撤回修订建议。

香港大律师公会批评,规定只有最高刑罚监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才可移交,会把性罪行、走私武器等严重罪行划到不可移交的范围。至于只有“中央机构”才可以提出引渡申请的要求,由于香港跟随北京政府视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份,台湾哪个机构是“中央机构”成为疑问,香港政府官员无法回答。

英国和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5月30日

两国政府在声明表示,关注修例会对在香港的英国和加拿大公民带来影响,也会影响香港的商业声誉,强调修例建议必须经过“最严谨”的审议。

香港法律界黑衣游行6月6日

香港法律工作者发起游行,要求香港政府撒回修例。主办方表示约3000人参加,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大型的类似游行。

上百万人游行反对修例6月9日

反对修例建议的团体发起第三次游行,主办方表示约103万人参加,香港警察公布最高峰时有24万人,两个数字都是近年游行人数的新高。游行结束后有人留守的示威者与警察爆发冲突,19人被捕。全球许多城市同一天都有游行,支援香港的示威。

香港政府同一天晚上发表声明,表示尊重市民表达意见的自由,但将会继续修例工作。亲北京的立法会议员回应游行时指出,一个支持修例的网上联署收集到约70万个签名。

爆发冲突6月12日

示威者占领了香港商业区多条主要干道,与警方爆发冲突,情况与2014年“占领中环”的情况差不多。警察多次施放催泪弹、橡胶子弹等尝试驱散示威者。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傍晚发声,形容冲突是“破坏社会安宁、妄愿法纪的暴动行为”。

政府宣布“暂缓修例”6月15日

林郑月娥指出,这个决定是为要让社会尽快回复平静,她为修订《逃犯条例》带来的争议感到抱歉,但强调不会撒回方案,也同意警方把6月12日的冲突定性为“暴动”的说法。

当天一名身穿黄色雨衣的男子在香港市区悬挂反对修例的标语,之后堕楼身亡。

再次游行,人数达二百万6月16日

示威者的人数再创纪录,他们要求香港政府完全撤回条例修订,也要求林郑月娥辞职,认为政府暂缓修订的建议只是“缓兵之计”。

政府傍晚发表声明,指林郑月娥承认由于政府工作上的不足,令香港社会出现很大的矛盾和纷争,为此向市民致歉。

香港特首亲身道歉6月18日

林郑月娥说她为《逃犯条例》修订带来的社会矛盾“诚挚道歉”,但没有提及会不会辞职、或正式撒回修例建议。

民主派议员认为,林郑月娥鞠躬道歉也欠奉,令事件变成无人问责,高级官员之间推卸责任。

包围警察总部2019年6月21日

数以千计香港示威者先后围堵数座特区政府主要大楼,包括警察总部,要求特首林郑月娥正式撒回《逃犯条例》的修订,并追究警民冲突期间警员涉嫌滥用暴力与职权行为。他们向大楼投掷鸡蛋,又在外墙上写上不满警察的字句。

G20集会6月26日

民间人权阵线在中环举行集会,再次表达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立场,又争取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外国领袖对香港问题的关注。警方表示最高峰时约1万人参加集会。

建制派举行集会6月30日

亲北京的香港建制派举行支持员警集会,批评反《逃犯条例》修订示威者的暴力行为,也认为示威者应该给香港政府一个下台阶。大会宣称约16.5万人参加,警方就指参加人数约5.3万人。

占领立法会、提出“五大诉求”7月1日

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22周年当天,示威者包围立法会大楼十多个小时后,晚上闯入立法会大楼破坏,把大楼外的中国国旗除下,涂污会议厅内的香港区徽,展示港英旗帜。示威者又提出五大要求:正式撤回《逃犯条例》的修订、无条件释放被拘捕的示威者、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警民冲突、取消以“暴动”定性6月12日的警民冲突,以及尽快普选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即“双普选”)。

示威走入游客区7月6、7日

香港民间组织两天内先后在屯门和尖沙嘴举行游行。其中在尖沙嘴,游行人士向旅客派发宣传单张,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理念。游行结束后,部份示威者占据区内主要道路,警方在清场期间与示威者爆发冲突。

特首宣布修例“寿终正寝”7月9日

林郑月娥同时以英语宣布《逃犯条例》修订“已经死亡”(the bill is dead),但泛民主派批评她仍然拒绝撤回修例建议,没有回应示威者的诉求。一些建制派议员也罕有批评林郑月娥,说她的意思已经是《逃犯条例》修订不会继续推进,明言“撤回”其实没有关系。

警民冲突升级7月13、14日

香港民间组织再次连续两天举行游行。在沙田的游行入夜后演变成警民冲突,警员封闭区内的主要铁路站后在一个商场进行搜捕,被指把一些无辜市民牵涉在内,引起争议。

建制派团体再次举行集会7月20日

香港建制派发动名为“守护香港”的集会,中国全国人大谭耀宗、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等多名亲中人物出席,讉责示威者使用武力,支持警察执法。集会主办方称31.6万人参加集会,警方指高峰期约有10.3万人。

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7月21日

香港连续第三个周末有团体举行游行,示威者到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办公室大楼外,向大楼悬挂的中国国徽泼墨,又涂污大楼围墙。

同一天晚上,一些身穿白衣、手持木棍或藤条的人在元朗一个车站袭击途人,造成多人受伤。外界批评警方迟迟没有到场控制场面,被指纵容袭击事件发生。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事后被发现当晚在袭击现场附近与一些怀疑袭击者握手,被指与事件有关,何君尧否认指控,指自己当时只是刚好经过。

警察反对下的元朗游行7月27日

示威者把游行的地点改到元朗,回应7月21日的袭击事件。香港警方虽然表明反对游行,仍然有大量市民为了绕过禁令,声称要到当地“逛街”,而不是游行。警方傍晚清场时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多次施放催泪弹驱散。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召开记者会7月29日

发言人杨光表示北京政府坚决支持林郑月娥及香港特区政府,坚决支持香港警方,又指一个多月来香港的“游行示威和暴力冲击活动”对香港的法治、社会秩序、经济民生和国际形象造成“严重影响”。杨光希望香港社会各界人士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暴力。

示威者再发动“不合作运动”7月30日

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后续示威浪潮持续,更有市民在网上组织发起“不合作运动”,在多个地铁车站阻碍车门关闭,令列车无法开出。外界对运动反应两极,反对者批评行动影响普通市民,会造成反效果;支持一方认为政府必须积极回应示威者的要求,才能平息风波。

被捕示威者首次提讯7月31日

这天提讯处理了被控暴动罪44人的保释申请,他们全都在7月28日的警民冲突期间被捕。暴动罪按香港法例的规定最高可判囚10年。

建制派再举行集会支持警察执法8月3日

建制派团体以“希望明天”为题举行集会,支持香港警察严正执法应对示威浪潮。集会称约9万人出席,警方就指高峰时集会人数约2.6万,是数次建制派集会中人数最少的一次。

反修例团体发动罢工8月5日

示威者周一发起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行动,并在金钟、旺角、黄大仙等7个地区发起集会。约三分一的航空交通控制员也响应罢工,集体请病假,令多班来往香港的航班取消或延误。集会后不久示威者与警员在多处发生冲突。林郑月娥批评,示威者用暴力表达诉求会把香港推上一条“不归路”。

警民冲突暴力再升级8月11日

香港多区爆发警民冲突,示威者向尖沙嘴警署投掷燃烧物品,警察发射催泪弹驱散示威者,冲突期间一名女子怀疑被警察发射的布袋弹击中眼睛。另外,警察在葵芳区一个铁路车站发射催泪弹,被指违反“不可在室内使用催泪弹”的守则;又有警员在太古车站短距离发射胡椒球弹,被指滥用暴力。一些警察被发现乔装成示威者混入人群,警方解释那是为了拘捕示威中的暴力份子。

港澳办称示威“出现恐怖主义苗头”8月12日

发言人杨光针对在前一天的示威中有香港员警据称遭烧伤做出评论,称示威者“丧心病狂”,港澳办“极度愤慨”,予以“强烈谴责”。

示威者瘫痪8月13日

示威者发起在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运大楼内静坐,部份人阻止旅客乘坐飞机离开,令大量航班取消或延误。一名中国官方《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双手被示威者绑到行李车,中国大陆媒体大量报道相关讯息,引起舆论激烈反应,批评香港示威者的行为,又形容付国豪是“英雄”。

特朗普:北京要“人道”对待香港示威者8月15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说,北京政府要先善待香港示威者,美国才会跟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他之后又建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示威者见面。特朗普早前已经多次就香港危机发声,但大多指出香港局势是中国的事务,美国不会干预。

李嘉诚登报谈示威引揣测8月16日

多间大型香港公司和地产发展商先后在当地报章刊登广告,讉责示威者的暴力。但退休商人李嘉诚的广告写着“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被解读为要求林郑不要再伤害示威的年青人。他2016年也曾经说过这句话,但当时意思是劝戒香港人对政府不满,也应从香港大局利益出发,不要伤害香港。

建制派第四次集会8月17日

建制派这次集会在添马公园举行,提出“七大诉求”,包括停暴力、勿扰民、止破坏等。集会原定一个半小时,但不足一个小时就结束。添马公园面积相等约两个多标准足球场,大会声称有47.6万人出席,警方就指集会人数约10.8万。

民阵再次集会8月18日

民阵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流水式”集会,重申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示威者的五大诉求,同时要求参加者要坚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原则。大会宣布约170万人参加活动,警方指集会人数约12.8万,部份人士无视警方事前的反对,游行到金钟政府总部外,但之后和平散去,是个多月来首个没有发生严重警民冲突的周末。

香港示威大事记

太子站“831”事件2019年8月31日

警方进入太子港铁站驱散示威者,示威者指控警员在过程中使用过份武力,又声称有人在事件中死亡,香港政府否认。

撤回《逃犯条例》修订建议9月4日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将撤回《逃犯条例》修订建议,但各方均指“太少太迟”。

中共建政70周年纪念日冲突10月1日

示威者在中共建政7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多区发动示威,爆发严重警民冲突,警察首次在示威中使用实弹,击中一名示威者。

《禁止蒙面规例》10月4日

香港政府宣布设立《禁止蒙面规例》,禁止示威者以面具掩饰自己的身份。政府认为这可以阻吓示威者的违法行为,但批评者认为规例无助遏止示威浪潮。

香港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10月31日

香港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下跌2.9%,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录得季度按年跌幅。香港连续两季出现按季负增长,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

香港大学生示威现场堕楼死亡11月8日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周梓乐参加示威期间,在示威现场堕楼受伤,后来不治身亡。示威者之后在周梓乐堕楼现场悼念,与警察爆发冲突。

“大三罢”,堵路,市民被纵火烧伤11月11日

示威者发起“大三罢”行动,在香港多区堵塞道路,有人阻碍铁路运作,许多地区爆发10月1日以来最严重的冲突。一名男子与示威者口角期间被对方淋泼易燃液体,之后点火,男子被严重烧伤。

香港中文大学冲突11月11 -15日

有示威者连日堵塞香港中文大学附近一条主要公路,警察尝试进入校园驱散示威者并重开道路,与示威者爆发冲突,期间发射超过2000枚催泪弹。校方之后调停,警方撤退。

香港理工大学冲突11月17 -29日

示威者连日占据香港理工大学校园,与到场的防暴警察爆发冲突。警方使用水炮车、装甲车、催泪弹等尝试进入校园,示威者以汽油弹和弓箭等武器反击。

泛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大胜11月24日

香港举行新一届区议会选举,被认为是选民对香港政府表现的变相公投。泛民主派最终大胜,取得大部份议席,林郑月娥回应选举结果时表示政府会“认真反思”。

美国修改《美国——香港政策法》11月27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国务卿每年就香港的自治情况提交报告,以检视是否会继续根据《美国——香港关系法》的规定,在贸易政策上给予香港特别待遇。中国外交部形容做法“严重干预香港事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香港中联办撤换领导人2020年1月4日

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被免职,由原山西省书记骆惠宁接任。路透社曾报道北京对中联办处理香港示威浪潮十分不满,并考虑撤换王志民,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当时否认。

新型肺炎疫情1月23日

香港确诊首宗新型肺炎个案,示威浪潮此后降温数个月。

“监警会”发表报告5月15日

监察香港警方行动的“监警会”发表报告,详述针对香港警察处理示威方法的投诉。香港民主派质疑报告多处内容偏颇,部分内容只提供警方看法,非全面的事实,但林郑月娥不同意这个看法,形容警队“毋庸置疑是专业”。

中国两会期间示威者再度上街5月24日

示威者再度上街抗议立法会即将表决的《国歌法》,批评这条法例削弱市民的言论自由。警方拘捕超过百人,是数个月来最大型的示威活动。

“港版国安法”5月28日

中国全国人大通过设立“港版国安法”的决定,并计划将法律加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实施,不经立法会表决。多国批评做法有违香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但中国总理指出,人大通过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特朗普宣布制裁香港政策5月29日

特朗普宣布按国务卿蓬佩奥的报告,将检视美国会否继续给予香港在贸易政策方面的特殊地位。特朗普形容,中国推行港版《国安法》是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美国还将“采取必要行动”,制裁涉嫌侵害香港自由的中国与香港官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如果美国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坚决回击。

新型肺炎疫情下的“六四”悼念6月4日

香港警方以新型肺炎疫情为由,30年来首次禁止大型“”悼念活动,但许多市民仍然自发上街悼念。今年的悼念加添了许多与香港示威有关的元素,集会人士除了高叫“平反六四”、“结束一党专政”口号外,还加入了“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不少“反送中”运动中的口号。

香港示威一周年6月9日

示威者再发起示威,于中环、金钟等地集会,期间有人走出马路阻碍交通。警方到场驱赶示威者,拘捕数十人,但示威者与警方没有爆发大型冲突。



via 香港示威一周年:重温历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